初中历史教案

时间:2024-07-25 17:20:50
初中历史教案15篇

初中历史教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历史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

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

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提示:为了维护反动的等级制度,婆婆罗门祭司把等级制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统治者利用婆罗门教的说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特别是婆罗门的特殊地位。

3.问题思考:它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谈出自己的观点。

提示: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

目标导学三: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

1.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实际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概括一下佛教的教义。

提示: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教义上要是“众生平等”、“自已修行以求来世”,所有这些在当时充满不平等的奴隶制国家里对于广人的群众是有诱惑力的。但是,佛教宣杨的平等是灵魂上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

2.拓展延伸:国王为什么要扶植佛教?到底该如何评价佛教呢?想想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

提示:佛教主张人民应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所以历代统治阶级便利用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的假平等,掩盖阶级社会中真正的不平等,从而达到维护剥削制度的目的。后来,阿育王也信了佛教,并把它定为国教。大建佛塔、寺院、也正是在阿育王统治时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三、课堂总结

古代印度是亚洲南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500年左右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后来在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半岛除南端外一度统一。在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印度奴隶社会的重要特点。随着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婆罗门和其他等级的矛盾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初中历史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知道唐代诗歌和书画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几位大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关于唐诗的视频。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而这其中,唐诗作为中国古诗词的代表,被提及最多、引用最广。唐 ……此处隐藏18159个字……中心。

1、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以三万军队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

(1)周瑜: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2)曹操:骄傲轻敌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从这篇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在学习上,对你有什么用处?(多请几名同学说一说)

三、开三国故事会。

1、分小组准备故事会材料。

2、组织小评委,推选主持人。

3、开三国故事会。

4、评委给每个小组打分,给优胜小组颁发奖状。

四、教师总结

作业设计:

1、把你今天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2、联系实际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3、预习《田忌赛马》。

板书设计

赤壁之战

东吴: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胜败原因

曹操:骄傲轻敌

初中历史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本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族。以及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起到重大的作用,本课涉及到了元朝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内容。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朝代。本课承上启下,讲述了元朝是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结束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明清的经济、政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及其重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都很高,通过老师的引导讲解,学生更加的容易掌握知识,本课的内容宽广、丰富。一些史实,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所接触到,教师在课堂中适当的引导讲解,更利于学生的知识接收。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蒙古国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掌握元朝的建立和元朝的政治以及经济的发展

3、掌握行省制度的建立和民族融合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

能力。

2、通过学习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

统一的条件下和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实现的。以此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起到的积极作用。

2、通过学习。了解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体

现了高尚的气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

1、行省制度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图片讲授法、探究法

六、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在宋朝时期,是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在南宋时期,金与南宋议和后,这两个王朝都有了哪些发展,在他妈相争的同时,哪个民族在默默的兴起。(蒙古族)这支民族建立起什么政权,(蒙古国)是的,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新课——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共同来了解这支民族。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早期的蒙古草原处于哪一种社会局面,你能用一段史料对其评价吗?(引导

学生进行归纳)

⑴时间:12世纪

⑵社会局面:混乱不已

⑶史料“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辛福,只有互相杀伐”。

过渡:蒙古族的这种情况最后,最后由谁解决了。这个人是谁?

2、(出示人物图片)右图上的人物是?他属于哪一个民族?

⑴人物:铁木真

⑵民族:蒙古族

3、他的出现,使蒙古族的社会局面发生怎样的改变?成吉思汗又是为何被称

“一代天骄”的?

⑴社会局面:长期混战局面结束

⑵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

4、铁木真领着军队统一蒙古各部落后,又是如何被称为“成吉思汗”的?

⑴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

⑵尊称“成吉思汗”

过渡:成吉思汗在位期间,并没有统一全国,那么在他去世后,蒙古族有没有

统一全国呢?(一起来看看)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成吉思汗”过世后,相继灭了哪些朝代?

⑴西夏、金

2、(图片展示)西夏和金的灭亡,对于南宋而言,起到什么作用?

⑴形成了“包围之势”

3、1271年,谁建立了元朝,定都于?

⑴忽必烈

⑵定都:大都

4、(图片展示)忽必烈即位后,与哪一年起兵灭宋?结果如何?

⑴1276年起兵灭宋

⑵结果:全国统一

过渡:1276年,南宋灭亡,元朝统一全国。那么,在灭宋时,南宋曾出现哪些抗元大将?

5、在抗元的将领中,谁最为有名?

⑴文天祥

6、文天祥在抗元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7、文天祥被俘后,曾在狱中写下哪一首后世流传的著名诗句?

⑴《过零丁洋》

⑵《诗句展示》引导学生朗读诗句

8、思考:元朝的统一是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的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过渡:元朝统一全国后,元世祖是如何去管理这偌大的疆域?

9、元世祖为巩固统治,在哪些方面加强管理?

⑴农业、交通运输、商业、政治

10、为加强管理,元世祖在农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⑴农业①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

②治理黄河。

③推广棉花的种植。

11、(材料一展示)问:材料一中,体现了元世祖什么思想?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思想:以农为本,重视农业发展

⑵表现:①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

②治理黄河

③推广棉花的种植。

过渡:为了加强农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元世祖还采取哪一措施?(交通运输)

12、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元世祖下令开通了哪些交通路线?目的是?

⑴目的:为便利南粮北运

⑵开凿会通河、通惠河两段新运河,开辟了海运

13、(材料二展示)问:隋朝运河和元朝的运河,有哪些不同,元朝还开通了哪条运输路线,共同作用是?

⑴不同之处①隋朝运河通过都城洛阳,呈大弯曲状。

《初中历史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