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水教案模板合集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挂图、音乐《爱我中华》、收集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泼水节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是的,你们看到的是居住在美丽的西双版纳的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每当泼水节到来时,傣族人民就载歌载舞地庆祝节日。今天我们再来感受傣族人民是怎样和敬爱的周总理过泼水节的。
二、读课文,了解人们用怎样的方式欢迎周总理的
1、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人们如此的喜欢周总理,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迎接总理的,谁来把第三自然段的相关词语找出来告诉大家并加以理解?
(四面八方、一条条、一串串、欢呼)
4、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啊!大家赶快读读吧。
5、读后,你一定想问:
周总理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知道有关周总理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讲?
6、指名说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7、听了这么多的故事,你认为总理是个怎样的人?你希望见到他吗?
8、指名说出对周总理的认识。
9、是的,傣族人民此时的心情和我们一样,也非常的想见到周总理,他们用自己所特有的方式迎接总理的到来,他们是那样的激动。此时,我们的心情和他们一样,让我们一起大声的、有感情的读读吧!
10、生自读第三段。
11、师生交替读,重点指导最后一句话:周总理来了!。
三、看图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1、瞧!傣族人民期盼以久的总理真的来到了人群中,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
(穿着、表情、动作、人物的心理活动)
3、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来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4、自读4、5自然段。
5、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读的非常投入,但是从你们的面布表情中告诉我,你们还有疑虑,能告诉我吗?
6、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7、老师也有不懂的问题想请你们帮助解答,书上有欢乐的鼓点在那种场面可能还会有欢乐的什么呢?地毯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呢?
8、指名说。
9、问题解决了,我相信同学们会读的更好。
10、齐读第4~5自然段。
11、师领读,生模仿总理做泼水的动作,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并指名说一说。
12、男生读女生作动作,女生读男生作动作。
四、指导读课文6~8自然段
1、多么热闹、多么难忘的场面啊!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看看下面三段与前面几段有什么不同?
2、生自读最后三段。
3、指名说我的发现:
三段都是感叹句。
4、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5、生评价,说说感叹句怎样读?为什么?
6、分组比赛读。
五、拓展
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句话,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傣族人民与总理的深厚友谊,那份友谊是那么的刻骨铭心。你一定感慨万千,快吧你的心理话对大家说说吧?
2、你还收集了哪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赶快告诉大家。
水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说出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通过尝试解读数据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3.分析资料,并能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加强对有限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
1.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解读实验数据的技能训练。
教学过程
(一)水在绿色植物体中扮演什么角色?
1.水在绿色植物体中的分布。方案一:四人小组合作,动手试从果菜中找到水,全班交流,设计验证干小麦种子是否含水实验方案,分组实验。方案二:动手试从果菜中找到水,设计方案,观察教师演示实验。
2.水在绿色植物体中的含量。方案一:观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方案二:课前收集有关资料,交流探讨。
对不同意见进行补充和交流。
3.水对绿色植物生活的重要作用。
方案一:四人合作,联系生活,调动经验储备,讨论交流,相互补充。
方案二:根据提示,深层挖掘内涵。
(二)解读小麦对水需要量的实验数据。
方案一:独立计算和画出直方图,实物投影展示,全班交流,谈启发。
方案二:四人小组合作计算和画直方图,组间交流点评,谈启发。
指导分工,控制时间。(三)水在生物圈中的分布会影响植物的分布。
方案一:展示课前收集过的有关图片资料,阐述观点。
方案二: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出水的分布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水教案 篇3一.教学内容:
画面以山河为背景,在水滴和涟漪中,有两个小朋友(这实际上是一个人)。这个小朋友先用清水洗菜,洗完菜后,再把剩下的水用来浇花。从这个图中,突出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珍惜每一滴水”。
在画面上配有两道提示题。
1. 说说水给大家带来的好处?
这是让大家认识水,知道水对于地球以和人类生活的作用。引导同学以自身能看见、了解的生活中谈起,说一说自身知道的关于水的事情。
2. 讨论讨论:为什么要节约用水?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通过此题的讨论,使同学进一步了解水资源在世界上所面临的缺乏状况,了解世界上对水资源的需求之大。两者的矛盾,迫使我们必需节约用水。再引导同学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从身边谈起,该怎样节约用水,使相关的环保意识深入他们幼小的心灵。
二. 教学目标:
1. 培养同学观察自然与生活中有关水的情况,知道水的作用。
2. 激发说话的兴趣,能把自身了解的情况与同学交流。
3. 养成节约用水的良 ……此处隐藏1026个字……悟精神
1.自由读课文。
师:大家认识了生字宝宝们,它们现在已经又回到了课文中去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好吗?这回在读的过程中大家要找一找泉水姑娘从哪里来?最后又要流到哪里去了?(生答)
师: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泉水是从哪来的了吗?最后又流到哪儿去了呢?(生答)
2.指名读课文。
师:对,水流千遭归大海。泉水会汇成潺潺的小溪,小溪会流入滔滔的江河,江河最后都会奔入大浩瀚的大海。我们文中的泉水姑娘她从石缝中冲出来到最后她流入大海这个过程中,她都流到了哪?遇到了谁?都说了些什么?找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到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开火车读,其他学生思考并回答。)
3.指导读泉水说的四句话。(课件出示)
师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学生练习。
师引导集体读:你们读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师:泉水冲出了石缝,来到山腰的水池,看到了打水的小姑娘她说……
泉水继续向前流淌来到山间的平地,看到火红的杜鹃花在自己的怀里映出了美丽的身影她说……
当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看到大口喝水的果树她又说……
她穿过静静的山谷,看到画眉在尽情的歌唱,她最后说……
师:通过泉水的四句,孩子们你们知道泉水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多,清,甜,声音美。(师板书)
师:泉水有这么多优点,可是她却毫无保留的让别人享受她的优点,你能说说她有什么精神吗?
生:无么奉献,乐于助人。(师板书)
4.分角色朗读。
五、拓展延伸
1.师:泉水无私的滋润着她所流过的每一寸土地,在她的滋润下花儿更红了,树儿更绿了,果儿更甜了。而因为她的无私我们也更喜欢她了。听!丁冬,丁冬……可爱的泉水还在流淌,她还会流到哪呢?还会遇到谁呢?想一想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口头补充句子。(课件出示)
泉水流到( ),他看见了( ),泉水说:“( )”
六、总结
泉水从冲出石缝的那一刻起就这样不停的流着,不停奉献着,一直到她流入大海。让我们记住她,向她学习,学习她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吧!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2.指导书写。
三、我会读。
出示课后“我会读”练习。同桌互读、指名读。
四、自编韵文,延伸拓展。
1.启发拓展。
(1)除了文中所提到的,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泉水的用途。
(2)学生讨论发言。
2.自编韵文。
(1)把你所说的内容编成像课文这样的句子,先自编,再小组交流。
(2)每组推荐一位,准备全班汇报。
3.小组推荐者全班汇报,点评、鼓励。
板书设计
多
清
泉水 甜 乐于助人
美
水教案 篇6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任务)。
(一)学习目标:
描述课标要求: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分布。
1、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能够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方式:
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2、学习过程:
①合作讨论的过程──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②小组探究的过程──据图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③个别探究的过程──根据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验地理探究的乐趣。
2、认识降水的复杂性(变化与分布)。
3、认识人工降雨的必要性,并初步了解其方法。
(四)学习任务。
利用教材及课件提供的材料和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了解降水的形成、季节的变化和分布,同时通过拓展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人工降雨的相关知识以及世界上形态各异的雨雪,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
①能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②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2、学习难点:
①降水的形成条件。
②突破该难点的方法,通过媒体提供的支持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探究情景,归纳出降水的形成条件。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也高,思维活跃,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教学媒体阐述。
1、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2、学习资源类型: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学习情境类型。
①真实情境。
②问题性情境
③师生交互情境。
(二)学习情境与过程设计。
1、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常州地区在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以什么天气为主?这种天气通常又称什么?
①多媒体环境下的师生讨论:降水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②学生小组讨论:降水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③学生小组讨论: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④学生个别探究:绘制降水柱状图;
⑤学生小组讨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学习的拓展。
通过视频资料,了解人工降雨的方法,以及各种各样的雨雪,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三)学习活动组织形式。
1、合作讨论:分成小组,对降水的形成条件,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进行协作学习;
2、个别探究:利用媒体提供的数据资料,绘制降水的柱状图;
3、小组探究:根据地图,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六、学习评价设计。
测试形式:
①课堂上提问。
②媒体展示习题。
③学生自带的地理填充图册。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通过对降水这一节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降水与生活、生产之间的重要关系;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学会绘制降水柱状图;知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平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观察得不够深入,也不够细致,因此在表达时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们慢慢培养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