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4-07-25 17:21:15
关于科学教案

关于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科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科学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时学生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并用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①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

②自主观察

③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

(3)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②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体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关于科学教案2

目标:

初步认识常用的中草药,知道它们可以治病强身健体。

感受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神奇。

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植物

材料准备:中草药图片

重点:在植物中对中草药进行分类

过程

情境表演“医院”――教师饰“病人”因咳嗽去看病,“病人”不能吃西药所以幼儿饰“医生”开了一贴中草药“川贝止咳露”,“病人”吃后好多了。

――小朋友,你们知道医生给我开的是什么?

感知了解

――多亏医生给我开了中草药治好了我的病。今天还来了许多中草药朋友,大家用自己的好办法也去认识认识它们吗?

讨论讲述

――谁能告诉大家你认识哪些中草药朋友?(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

――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幼儿讨论,讲述)

――还有一些中草药我还不认识,它们又是谁?(教师出示幼儿没有讲到的,如金银花、天麻等)。

――原来,灵芝、人参、川贝、金银花等等这些神奇的中草药有的可以治病,有的可以滋补身体,用处真不小!

释疑延伸

――这么有趣的中草药,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幼儿提问,讨论解决)

――那我也要考考大家,你们知道什么人最早发现中草药?中草药还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医生的介绍吧!

关于科学教案3

设计意图:

《做印糕》这节课,可以让孩子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在做印糕的同时理解复制的意义,并将运用到生活当中。在这一节课中希望孩子在动手动脑中发现复制在生活中带来的方便,体验动手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复制的现象,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尝试简单的复制方法,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面团、各种塑料凹形的东西、课件、厨师帽、桌布、毛巾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欣赏活动,让幼儿认识、了解复制的简单现象。

1、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个地方举办了“漂亮的糕点”展览会,让我带你们一起去参加一下吧!”

2、带领幼儿参观小展览会,引导幼儿自由讨论与评价。

3、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糕点,并提问:

(1)“这些糕点跟我们平时看到的一样的吗?”

(2)“那这些漂亮的糕点是怎么做出来的?”(请个别幼儿回答)

(3)“这么多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做出来的呢?”

二、观看录像(工厂制作绿豆糕)

师:店里有好多糕点!这些漂亮又好吃的糕点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吗?让我们一起去厨房看看吧!

……此处隐藏5709个字……字,几个人扮演指针;游戏的组织——数字怎样站,指针怎样站;游戏的玩法——时针与分针怎样运转才能正确表示时间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孩子们需要讨论、尝试、商量、协调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对时钟的认识更加深刻,孩子的探索能力、与同伴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体验到独立解决问题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关于科学教案12

一、活动目标

1、 发现“转动”的有趣现象,体验“转动”游戏的乐趣;

2、 尝试探索让物体转动起来的方法;

3、 能关注并说出周围生活中转动的某些现象,发现转动在生

活中的运用。

二、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感受过物体“转动”的现象。

2、物质材料准备:地球仪、风车、积木、光盘、笔、圈、绳子、圆罐、纸杯、勺子: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1、 游戏:快乐小转盘

(请五位小朋友上来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边转圈边喊口令:“快乐小转盘,大家一起转,叽里咕噜转呀转,转出可爱的动物来。”喊完之后停下做出一个可爱动物的动作,没有做出来的淘汰。)

2、 探索尝试,让各种物品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3)、师幼一起总结”转动”方法(吹、拧、转、拨、搓等)

(4)、引出转动和“力“有关

3、 尝试让两种物品一起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四、 转动与生活、并播放PPT课件

活动总结

生活中的“转动”无处不在,它们不仅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还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小朋友们用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继续观察和探索身边的转动吧!

关于科学教案13

内容:

鲁班造锯

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带锯齿的茅草,放大镜,粉笔。

2.匹配图片人手一份。

3.锯子一把,故事图两幅。

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 出示茅草,要求幼儿轻轻地摸一摸,用放大镜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在粉笔上划一划,找一找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

2. 引导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活动。讨论:你发现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茅草的边缘有什么?像什么?

3. 有的小朋友发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4. 幼儿再次观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5. 刚才你们都发现了茅草很特别的地方,真聪明。古时候也有一个聪明人,他的名字叫鲁班。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 出示挂图,有表情的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2. 提问:鲁班发明了什么?(出示锯子)锯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发明的?(出示茅草)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

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事实上,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也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造出来的。不信,我们来看一看。

3. 出示匹配图片,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连线匹配。

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鸟会飞,鸭会游,蝙蝠会使用超声波,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它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飞机,船、雷达和潜水艇。

三、通过竞猜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1. 教师说出一种人造物,请幼儿猜一猜它是受哪种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

(1) 渔网(蜘蛛网)

(2) 母子雨衣(袋鼠)

(3) 电鼻子(猎狗)

(4) 脚蹼(蛙蹼)

(5) 迷彩服(动物保护色)

2.小结:你们想做个“小小发明家”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赶快来告诉老师,好吗?

关于科学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感知会转动的物体,感受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2、 在做做玩玩中体验操作的乐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二、活动准备:

漂亮风车群一架,会转动的物体图片若干,半成品三色陀螺若干,半成品竹蜻蜓若干,拼插的陀螺若干,竹签若干,火柴若干

三、活动指导;

1. 以漂亮风车引入,引起幼儿兴趣。

“我们那班来了个风车小客人,它很高兴,要和小朋友交朋友,她说她想跳个舞,可是她要怎样才能跳舞呢,清小朋友帮忙想想办法。”

2. 让幼儿探索寻找活动室内教师预先放置的能转动的东西,感知转动。并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 讨论: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能转动?这些能动的东西有什么用途?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出示图片,帮助幼儿了解和发现会转动的物体,如:风力发电机,空调、风扇、摩天轮、时钟、飞镖、飞机、水车等等。

4. 教师与幼儿一起动手制作会转动的东西。

重点指导:

竹蜻蜓两边的翅膀要一样大,否则不能转动。

5. 延伸:离开活动室,带幼儿到户外寻找更多会转动的物体。

关于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试验,了解雨的形成的原因。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雨的形成的光碟、图片。

2.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玻璃片、火柴、水杯、托盘

3.热水、冷水

4.知识准备:理解蒸发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于幼儿讨论。

1.小朋友见过什么样的雨?

2.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3.天上为什么会下雨?

二、欣赏雨的形成的光碟。

三、教师操作实验,幼儿观察并说出实验现象。

1.介绍实验器材。

2.集体观察实验,提醒幼儿认真观察并用语言表述实验现象。

3.分组观察水蒸气遇冷,在玻璃片上凝结水滴的现象,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图片排序,讲出雨的形成

五、游戏:下雨了(雨的形成)

六、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1.幼儿说出喜欢雨和不喜欢雨的原因。

2.教育幼儿注意环保。

《关于科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