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第119页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七的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准备面积分别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教师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幻灯片。并准备幻灯机。
教学过程:
一、教学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
师让学生摸一摸课本的封面、文具盒的面、课桌的面,指一指黑板的面、门窗的面。
师指出:像课本封面、文具盒面、课桌面和黑板、门窗面等,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2、认识平面。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指名摸一摸它们的表面,使学生感知它们都是平面图形。(板书:平面)
3、认识围成的平面。
师出示下面的图形:
让学生指出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告诉学生: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围成的平面。(在“平面”前面板书:围成的)
4、认识表面和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1)让学生说说摸过的物体的表面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师指出:物体的表面、围成的平面图形,它们都有大有小。
5、师归纳面积含义。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
1、用重叠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用幻灯出示两个宽相等而且长相差很少的长方形,让生用眼观察它们的大小,当生不能判断时,师通过操作让它们重叠起来,让生分辨大小。
2、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用幻灯出示一个长9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让生判断它们面积的大小。然后师通过操作把图形分成同样大小的方格。让生通过数方格来比较大小。
3、认识面积单位。
师:在用数方格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分成的方格的大小要一样。我们经常使用的面积单位有三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认识平方厘米。让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图形,量一量它的边长,告诉学生: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并让学生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物体的面积。让生测量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并让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2)认识平方分米。(方法同认识平方厘米)
让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的面积。
(3)认识平方米。让生量一量黑板的边长,认识到一页黑板的面积正好就是1平方米。
让生观察教室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并引导学生测量教室的地面面积。
三、练习
1、练习二十七的1、2题。
2、练习二十七的3题。“做一做”的第3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让生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教学目的: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米尺、绳子和几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手势比划一下。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用手势比划一下。
板书课题: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二、新授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让学生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问: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测量物体的什么?
让学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问: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度量物体的什么?
并让生说一说1里面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师强调:1厘米是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让生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看看1分米有多长。再让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面,感觉一下它的大小。
让生比较它们的不同。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指名说一说1米和1平方米的不同。
4、小结:
师:从上面的比较我们知道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测量物体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三、练习
1、做“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指一指课桌面的边长和面积。
2、做“做一做”第2题,让生说出横线上应填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3、练习二十七的第4题,让生自己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七的第5题,让生用4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书上的图形,在指一指它的周长和面积,并让生计量它们的周长和面积,问:它们的面积相等吗?周长呢?
5、练习二十七的第6题,让生自己在钉子板上围成,师生共同分析周长与面积的关系,从中归纳出:周长相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不一定相同,其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6、练习二十七的第7题,先让生观察,再集体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篇2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面积的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面积的意义,扎实地掌握面积单位,本节课在设计上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
新课伊始设计了阿凡提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为了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每解决一个矛盾,就向目标迈进一步,最后想到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就自然地引进了面积单位,而且对后面讲的人们规定的常用面积单位也就容易理解了。这样,不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 ……此处隐藏926个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接经验。 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了周长的概念以及长方形于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又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面积与面积单位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实践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2个。 课件:“面积和面积单位”课件一套。 教法选择:
《新课标》指出:“数学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
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式,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展示个性、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想抽象思维过度的。因此,本课我在学生学法指导上的创新是: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拼、比一比、数一数、想一想等一系列认知活动,自主探究学习。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出示小动物郊游图)小朋友,你们看,今天天气很好,小动物们都出来郊游了。小兔子还带着画板呢!瞧瞧它画的多漂亮啊!
师:看到这幅画,老师有两个问题要问大家,如果小兔子要给云朵的外边框涂成红色,红色边框的总长是指什么呢?(教师将云朵外边框涂成红色,有意识的用鼠标在云朵外边框围一圈)
生:周长。
师:对,如果小兔子想给云朵边框内涂成白色,哪么白色的面应该有多大呢?(教师将云朵涂成白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面有关的知识,那就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师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1:想知道什么是面积? 生2:想知道面积怎样算? 生3:想知道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4:想知道面积和周长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很有价值,那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面积?
(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引出课题,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认识面积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比如课本、讲桌、黑板等。这些物体都有表面,比如教师手上这个药盒(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的药盒)像这些面都是这个药盒的表面。(教师逐一摸药盒的表面)。今天我们要认识面积,就要从认识物体的表面开始。(教师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感觉一下。(学生动手摸)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桌的面(学生动手摸),再看看老师身后这块黑板的面,像这些书的封面、课桌面、黑板面都是物体的表面,你还能举出一些物体的表面的例子吗?
生1:文具盒的表面。 生2;作业本的面。 生3:投影仪幕布的表面。 。。。。。。
师:生活当中物体表面的例子很多,哪么这些面的大小怎样呢?(板书:大小)让我们来比比看。请同学们比一比书的封面和课桌面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书的封面要小一些,课桌面要大一些。 师:我们再来比较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生:黑板面比课桌面大。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说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将这句话板书完整,并让学生读一遍)
师:像书的封面的大小就是书的封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刚才通过比较,我们知道课桌面比书的封面大,我们就说课桌面的面积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大。你能像老师这样用谁的面积比谁的面积大或谁的面积比谁的面积小说一句话吗?
生1:黑板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大。 生2:门面的面肌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大。 2、通过封闭图形感知面积。
师:我们还学过一些图形,请大家看屏幕。(屏幕逐一出示5个平面图形)
① ② ③
④
④ ⑤
师:请大家看这5个图形,第一排和第二排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排是封闭图形,第二排不是封闭图形。
师;像这样的封闭图形就围成了一个面。(将第一排平面图形填上颜色)
3、总结出“面积”的完整概念。
师: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学生试着总结,然后看书,齐读概念) 完善板书: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通过以上的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这三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总结出面积的概念,进一步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 (二)认识面积单位
1、通过比较,引出必须统一标准的矛盾冲突。
(1)课件出示两个长方形(一大一小很容易看出大小),学生说比较方法。教师及时总结板书:观察、测量、课件演示重叠法。
(2)课件出示两个不容易看出大小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 学生发现用眼睛不容易看出来,重叠也没办法。
师::老师想了一种办法,你们想不想知道。教师演示用正方形摆的方法。
(3)通过正方形大小相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比较和正方形大小不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
比较引出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课件出示:
师:用数正方形的方法,你能很快说出这三个长方形的面积那个最大,哪个最小吗?(学生很快答出)
师指着那个最大的长方形问:为什么你觉得它的面积最大? 生:因为它的正方形最多。
师:那大家认为正方形多的面积就大,对吗? 生齐答:对。 课件出示:
师:现在老师来数数看,左边有六个,右边有九个,右边的图形面积比左边图形面积大,你们说老师说的对吗?
生异口同声:不对。
师:那为什么上边的能够比,而这个不行呢? 生说理由。
师:那如果要比较,这两个正方形要怎样呢? 生:一样大。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比较面积大小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这一环节教学,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测量或计算平面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