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朋友》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年的朋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的朋友》教案1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4个。
2、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激发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教学重点、难点:
1、继续练习边默读边思考。
2、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示题,读题。
2、你有没有好朋友呢?介绍一下。
3、课文中作者童年的朋友是谁?他们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整体了解。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我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交流。
(1)出示填空:我想用童年的朋友小熊作为练习拳击的沙袋。但是我又回忆起以往与小熊形影不离的情景,于是我十分惭愧,并改变了主意,永远也不相当拳击家了。
(2)指名说,评议。
三、学习课文。
1、理解形影不离。
2、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我和小熊形影不离?用划出。
3、交流。
(1)指名说(第3小节那时舍得)学习生字:羹、邦
(2)自读指名读赛读教师引读
(3)出示:
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儿就十分逗人。
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它那张小脸儿就十分逗人,简直像活了似的。
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后一句不仅写了看到的,还写了想到的。)
你还能找到书上和它类似的句子吗?
指导朗读。
填空: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出校门,。
瞧,亭亭玉立的荷花在风中摇曳,。
4、当时的我和小熊真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那现在作者又是怎样的心情呢?(惭愧)
默读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很惭愧?用~~~划出来。
想一想他为什么会惭愧?
指导朗读。
四、复习拓展。
1、小时侯你也有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吗?你和他之间有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2、加部首,再组词
青()()()()()()
京()()()()()()
《童年的朋友》教案2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作者生动细腻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抓住特征,运用适当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教学这篇课文时,应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明确文中刻画的主要人物。能分辨出运用的描写方法及其刻画的人物性格。再进一步去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记忆中韵朋友每个人都有许多。你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朋友是谁?为什么难忘?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高尔基少年时的朋友跟我们韵朋友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童年的朋友》。(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站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
高尔基,苏联作家。他的代表作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自主学习
师: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几个人轮读,要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文章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4.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中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5.外婆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婆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为什么?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下列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噗噗咕哝绺鬃诅咒镶
要求:让一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学生起来纠正。
2.文章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7
明确:(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里描写。)
3.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中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明确:(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
(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活力、愉快、温暖。)
4.,外婆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婆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为什么?
明确:(因为她不仅善良,有爱心。还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给了我关怀,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5.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6.重点研讨第6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本部分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②本部分刻画人物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③从这部分中可以看出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比喻、对比、排比。
②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③可以看出外祖母是一个善良、充满活力、愉快的人。)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可不进行。)
《新 ……此处隐藏25770个字……?
3、从课文中找出你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解决。
《童年的朋友》教案14教学目标:
1、能结合文章内容说出外祖母成为“我”童年朋友的原因;
2、通过品读对外祖母的精彩描写,说出作者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修改“给父母的感谢信”,初步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分析外祖母成为“我”童年朋友的原因;
2、说出作者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
课 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一组儿歌)
教师指导语:课前我们听到了久违的童谣,当熟悉的旋律回响在教室里的时候,我看到许多同学的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童年时候,大家成为朋友是不是像歌里唱的敬个礼、鞠个躬那么简单?
(学生答)
你们认为要成为朋友需要什么条件呢?请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发言,教师及时板书)
二、整体感知(读出爱)
1、 教师指导语: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的确这些都是成为朋友的重要条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大家已预习了文章,能不能告诉老师作者童年的朋友是谁?(学生答)对是他的外祖母!成为朋友需要那么多的条件,作为长辈,要成为小孩子的朋友,显然更难了。外祖母是如何做到的呢?想知道原因吗?那就请大家打开课本来寻找答案吧!请用自己最熟悉的读书方法读课文,思考外祖母为什么会成为小高尔基的童年朋友?请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你的看法。
2、学生读课文(教师走近学生,注意收集学生读错的地方,以全班纠正)。
3、独立思考,交流。
4、教师指导语:正如同学们所说的,外祖母的平等、关爱、尊重等等使她成了“我”的朋友,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字——“爱”,她的爱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轰轰烈烈,而是一些平常我们都不太注意的小事,看来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们发现了外祖母深深隐藏在细节中的真爱。外祖母深深地爱着小高尔基,那么大家认为高尔基爱她的外祖母吗?(学生答)何以见得?
三、深入探究(读懂爱)
1、过渡语:的确,小高尔基也是爱他的外祖母的,他没有说“外祖母我爱你”这样的话,而是将对外祖母的感情化为精彩的文字,请同学们仔细研读文章,从文字中寻找那份爱。请结合文章内容,自选角度探究“我”对外祖母的爱。
例: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等
2、学生细读、交流(头发、声音、眼神、动作)
3、教师指导语:高尔基将对外祖母的观察表达在文字中,将感情融化于细节中。语言细腻,饱含感情。正是如此,使得外祖母形象成为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最有艺术魅力的光辉形象之一。
四、改写书信(表达爱)
1、过渡:爱是相互的,或许高尔基永远无法报答外祖母对他的爱,或许现在的我们难以报答亲人对我们的爱,但我们可以和高尔基一样表达出对爱的感激。今年我校大力营造“和”文化,寒假里学校布置了一项作业“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感谢父母十多年来的养育之恩。老师看了你们的信,看到了你们对父母爱的感言,但老师觉得这些语言过于空洞,不能真正地打动老师,你能不能模仿高尔基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对你文章的某一件事进行修改,表达出细腻而真挚的爱。
2、学生修改(老师深入学生,适时指导)
3、展示学生修改的文章,同学互评
五、学生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
将你修改后的感谢信交给所写的亲人。
板书:
童年的朋友
《童年的朋友》教案15学习目标:
1、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点、难点:
1、传授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
2、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
1、高尔基是()(国)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
2、《童年的朋友》主人公是(),文中“朋友”是指()。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字注音
噗()咕哝()绺()鬃()诅咒()颊()脯()
2、给句子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她腰弯得成为驼背,肥肥胖胖,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三、整体感悟
1、高声朗读全文,边读边用“()”标示出文中生词。(主要是双音词)
如:颤动、噗噗、船舱、咕哝、发绺、诅咒
2、读后说说外祖母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各抒己见,谈独特感受)
3、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睛,请找出来,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4、全文对外祖母集中进行了几次外貌及语言描写?
总之:“我”的外祖母是一个的人。
2、仿写训练
你能用几句话写出父亲或母亲(或其他人)对你进行教育时的眼神吗?试试看。
第二课时
一、复习(作者及字词)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1、外祖母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为什么“我”却认为她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2、“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这处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这句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者为什么用“可笑”形容外祖母的脸?
4、最后一段“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5、“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接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这句话中“线”、“花边”分别指什么?
四、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以什么角度来介绍童年时的朋友外祖母的?
五、课堂训练:
给下面几段话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
A、语言描写B、外貌描写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E、环境描写F、细节描写
1、“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
2、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
3、她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
4、船舱的窗户明晃晃的,像一个太阳。()
5、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