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家》教案

时间:2024-07-25 17:22:32
中班《家》教案

中班《家》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家》教案1

活动一:美丽的家

活动目标:

1、 解自己的家,和小区周围的环境。

2、 能大胆的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家的理解。

活动形式:幼儿自愿参加活动区活动

活动准备:各种大中型积木、辅助材料、积塑玩具等。

设计意图

1、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家在什么地方?周围有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现自己的家和周围的环境。

3、引导幼儿将自己想到的用多种方式表现出来。

4、引导幼儿互相参观同伴的作品。

师幼互动

1、大部分小朋友的家都住在方庄或附近,对这里的环境也比较了解,对一些公共场所都知道。如:街心公园、家乐福、医院、幼儿园、学校、住宅楼等。

2、有的幼儿说可以用画的形式表现;有的幼儿说可以用积木来搭建;还有的幼儿说可以用积塑玩具搭小区里的人和汽车、花坛等;还有的幼儿说可以用益智区的木制拼图搭家里的东西等等。想的非常多。

3、幼儿自选活动区进行活动,在活动区中将自己想到的小区环境表达出来。刘浩一、李浩展、魏金、袁智鑫用大型积木搭出了方庄小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环境,并和积塑区的小朋友进行合作,给小区的模型中丰富了小人和汽车等。

4、幼儿在参观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对同伴较好的表现手法进行了肯定。幼儿能从同伴的作品中找出不足之处,并纷纷表示要在明天继续这个活动。

教育反思

1、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性很高,都踊跃地说出自己对小区环境的了解。在语言表达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比以前完整多了,这可能是由于比较熟悉的缘故。在活动中,有大约1/2的孩子选择参加了这个活动,孩子们说的方法比较多,但赴诸于活动时就比较简单了。幼儿在活动中有了合作的意识,但模仿性还是较强,有的孩子一看见别人的活动也会放下自己

2、手里的活动去参与别人的活动。应在后面的活动中对幼儿提出相应的要求。

活动二: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体会家长工作的辛苦,知道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2. 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有目的的制作。。

活动形式:幼儿自愿参加美工区活动

活动准备:各种美工制作工具、各种废旧材料、各种纸张、彩笔等。

设计意图

1、引导幼儿讨论父母的辛苦之处。

2、引导幼儿讨论想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制作什么礼物。幼儿制作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

3、引导幼儿互相参观同伴的作品。

师幼互动

1、孩子们在讨论时都表示自己的爸爸、妈妈非常好,非常爱自己。但只有一部分幼儿能说出爸爸、妈妈怎样辛苦,对父母的工作也比较了解。

2、有的幼儿说戏爸爸、妈妈画一张画。有的说爸爸喜欢手套,想给爸爸做一双手套。许多幼儿都知道自己的父母喜欢什么。

3、有的幼儿制作了小花送给爸爸妈妈,有的制作了小衣服,还有的制作了手套等。幼儿在制作中能相互帮助,共同想办法克服困难。

4、将幼儿作品展示到作品袋中,幼儿在过渡环节可以互相欣赏,或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

教育反思

有的幼儿对父母的工作并不太了解,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知道了爸爸、妈妈的辛苦。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比较了解父母的爱好,知道做些什么送给爸爸妈妈。在制作工程中比较有主见,自主的完成自己的作品。而且孩子们了解爸爸妈妈兴趣的不同,说明幼儿观察到了家长较细微的特点。

活动三:我也很能干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家长工作的辛苦。

2、知道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形式:幼儿自愿参加美工区活动

活动准备:各种美工制作工具、各种纸张、彩笔等。

设计意图

1、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带的照片上,在做些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在家里或幼儿园中还会做什么事?

3、引导幼儿将自己会做的事用多种方式表现出来。

4、引导幼儿互相参观同伴的作品。

师幼互动

1、幼儿纷纷将自己带来的照片介绍给大家,幼儿的兴趣很高,介绍自己时,声音很大,语言也很完整。当其他幼儿看到小朋友在家里劳动的相片时,纷纷表示自己回家也要帮爸爸、妈妈做事。

2、大部分幼儿非常积极踊跃的发言,她们有的说自己会扫地、会擦桌子、会洗碗、会自己穿衣服……也有的幼儿说他们在家里自己画画,不影响爸爸、妈妈;自己睡觉,不缠着妈妈等。说话时孩子们非常兴奋。

3、有的幼儿说要回家去照成相片,还有人说要画下来。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说得非常好,可绘画的技巧尚有待提高,表现形式也有些单一。

4、幼儿的兴趣大多集中在自己的作品上,对别人的作品不太感兴趣。

教育反思

幼儿对这种活动非常感兴趣,当自己的形象以照片的形式再现出来时,幼儿显得很兴奋。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认识到帮别人做事的快乐,并有了初步的想参与成人劳动的意识。这一点时非常有意义的。但是幼儿在

表现时手段比较单一,多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其他的材料利用的不多。

中班《家》教案2

活动目标 :

1. 通过活动,熟悉和了解班级小伙伴。

2. 让幼儿在集体中介绍自己的家人,增进喜爱家人的情感。

3.能集中注意力倾听别人说话,学习用“我有…还有”句式做介绍。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吃米糕的家人,幸福的一家人

2.班级小朋友 “全家福”照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图片演示-幸福的家人

1.小朋友你们能看出来,床上睡觉的是谁吗?

(引导幼儿说出,爸爸,妈妈,宝宝)

2.他们为什么会睡在一起呢?

(他们是一家人)

3.教师给幼儿示范介绍家人

我有爸爸,我有妈妈,我有爱人,我有儿子,还有我自己。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家很温暖,很舒适,我们每天生活在家里,我们都很爱自己的家。

二、展开

教师引导宝宝介绍家人

1.小朋友你们家里都有谁?能给老师和小朋友说一说吗?

鼓励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家人,提示幼儿把家里人都能说出来

我有我爷爷,我有我奶奶,我有我爸爸,我有我 ……此处隐藏9699个字……>幼:愿意。

师:那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

2,教师出示鱼儿,大雨,小鸟,蝴蝶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师:你们知道鱼儿的家在哪里吗?

幼儿:大海。

教师出示大海(图)

师:有谁能告诉我,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说出深深的。教师小结,深深的大海是鱼儿的家。

大雨,小鸟,蝴蝶同上说出;让幼儿续编出:黑黑的乌云是大雨的家。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并出示黑黑的乌云,密密的树林

(三)教师完整的朗读诗歌

引导语:刚才小朋友们都把这些客人送回了家,而且还编出了一首很好听的诗歌,我来读给你们听。

你们编的这首诗歌真好听,我们就叫它《家》,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你们编的《家》。

(四)活动延伸

师,这些小客人的家原来都这么漂亮,那你们想不想自己的家也这么美丽?

幼,是。

师,那你们回家后把自己觉的最美丽的家画下来。

中班《家》教案14

活动目标:

1、尝试勾画弹簧线,并在圈内画出快乐一家在一起的情形。

2、初步掌握向心图案的画法,体验创造美的快乐。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电脑、电视机、课件、KT板一块、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欣赏音乐引出线条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一起来听听。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干什么?

(二)弹簧线添画1、画弹簧线(1)教师示范画弹簧线——有一段小线条也想来跳舞了,看看它跳的是什么舞(圈圈舞)。

(2)幼儿徒手练习画有大圈圈的弹簧线。

2、观察发现圈圈的不同,并进行想象(1)师:小线条跳的圈圈舞有趣吗?这些圈圈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2)师:圈圈像什么?

3、在圈圈中添画(1)教师示范添画小鱼一家。让幼儿初步掌握向心图案的画法。

(2)幼儿自由想象并请个别幼儿尝试添画。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勾画弹簧线,并在圈圈中绘画,并强调同一幅作品中只有同一种形象,画出快乐一家在一起的情形。

(四)展示、交流作品。

(五)模仿表演:根据幼儿作品内容在圆圈上表演不同的形象动作,感受在一起的快乐。

教学反思: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有深深的感情,“我爱我家”这主题活动的开展更有刚烦的意义。爸爸妈妈是家庭教育中永恒的话题,幼儿对此永远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通过这样的情感体验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意识。

中班《家》教案15

【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刚升入中班,对家的概念并不是很了解,为此本主题以儿诗《家》为切入口,通过对儿诗内容的理解,让幼儿初步感知什么是“家”。这首儿诗从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出发,并采用问答的形式,尝试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词对小动物的家进行表述,从而迁移到自己的家,激发幼儿对自己家的情感的表达。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提供的线索,尝试用好听的词来表述画面内容。

2.在掌握儿诗的结构基础上,学习仿编儿诗。

【重点难点】

掌握儿诗的结构基础上,学习仿编儿诗。

【活动准备】

图书《家》,相应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关于《家》的书,书中藏了很多小动物,它的家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理解儿诗内容

(一)幼儿自主阅读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二)给小动物找家并理解儿诗内容

给小瓢虫、小鸟、小鱼、白云找家。

逐一提问:小瓢虫(小鸟、小鱼、小白云)的家在哪里?

追问:嫩绿、茂密等词的意思。

教师小结:不知不觉中我们小朋友自己已经在书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儿诗,儿诗的名字就叫“家”。

(三)发现儿歌问答的结构

1.了解问答歌结构。

师:小朋友,你们看,一边问,一边答,这样的儿歌叫做问答歌。

2.幼儿和同伴一起学习表演问答歌。

三、创编儿诗,尝试说好听的词

1.幼儿自主操作。

2.讲述创编内容。

四、延伸活动“我爱我家”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你的家是怎么样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分三个环节:一是引出课题;二是理解部分;三是创编部分。

(一)引出课题

教师让孩子找找书里小客人的家在哪里,直接引出主题。

(二)理解儿诗内容

这一环节是首先采用了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幼儿了解书中的内容,知道小动物和家的关系,接着概括性的提问: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结合书里的内容进行回答,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词来描述和表达。教师在幼儿的回答中做进一步的提升。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给孩子一种角色的暗示:你是小白云,我们来问问你……让幼儿带着角色意识来回答。

第二部分发现儿诗的句式结构,这一结构在平时的诗歌学习中接触不多,所以采用直接告知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儿诗的问答句式,再让幼儿邀请一位同伴一个问一个答来尝试念儿诗,体验问答式儿诗的有趣。

(三)扩展想象,仿编诗歌

这一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中班上期幼儿语言领域发展目标提出要求,在仿编活动中只要求幼儿通过交换词句,使诗歌画面出现新的内容。通过对话、示范实际操作等方法引导幼儿仿编,突破难点。

1.扩展想象,回忆经验。

运用启发性的个别提问,你还想给那些小客人找家?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回忆经验,表达自己的理解,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2.分组操作,自由创编

引导幼儿自由操作,按照诗歌的模式给其他小客人找家,可以先和同伴交流你给哪个小客人找了家,再在集体面前展示,给请他们在集体面前说说自己编的诗句,并组织其他幼儿学习好听的诗句,这样进一步调动幼儿情绪。

(四)迁移经验:说说自己的家

从诗歌中了解家的含义到给小动物找家,最后回归到说说自己的家是怎么样的,让孩子们初步有了对家的认识。

四、说亮点

1.利用各种图片自制图书,利于对儿诗的理解。把这首儿诗藏在图片里,借助于具体形象的图片让孩子们理解诗歌,从而丰富词汇。

2.通过自主操作找家,进行儿诗的创编。在第三环节中,让孩子们自己去给别的小客人找家,并用儿诗的结构句式进行创编。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儿诗,创编了儿诗,充分感受创造的乐趣,个人能力得到了发展。

《中班《家》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