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劳动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动课教案1一、主题活动背景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推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进行,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成果,促进地方教材的进一步开发和建设,并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逐步地探索———研究———总结—————反馈————整理————逐步调整教学活动环节,完善教学活动过程,最终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落到实处。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对我们这些农村一线教师来说,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首先要明白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点,增近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主题活动内容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新时期崭新的任务面前,21世纪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和职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大改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学校一项开发研究的一门校本课程,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占椐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科学家、生物学家们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过去从手的延伸到脑的扩张,今天人们用脑用双手创造了原始社会无法比的成就。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科学种植,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特点,提高他们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对提高小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作用是其他学科、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具有实践性。从心理、生理的发展规律来看,具有独特的创造意识。因为通过学习基础知识,认识自然并进一步改造自然。
学生从小能在自己不断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接触,与大地接触,逐步了解植物生长的特点,懂得科学种地给人们到来的益处。懂得只有通过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更有意义和价值。
三、主要活动内容
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园内的花池和试验田里种花、种草、种白菜、韭菜、栽葱、种树等。在不同的时间及时对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
四、活动年级
xx小学五年级。
五、活动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大国,当农民也要做一个有头脑,懂科学会种地,种好地的农民。
2、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小参加劳动实践,掌握劳动技能和科学的种植方法,做个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小农民
3、通过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接触,与大地接触,种植各种植物,逐步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特点。
4、使学生懂得科学种田能给农民带来很多好处,提高生活质量。
5、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提高科学种地的意识。
6、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更有意义和价值,懂得劳动最光荣。
7、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做好不同季节植物生长过程的记录。
8、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利用科学知识科学地指导种田。
六、活动重点
通过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进一步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接触,与大地接触,逐步了解植物生长的特点;掌握劳动技能和科学的种植方法,做个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小农民;懂得科学种田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七、活动难点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更有意义和价值;懂得劳动最光荣。
八、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照相机,学生准备铁锹、钉耙、锄头、铲子、各种植物的种子、须根花、草、记录本等。(记录本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
2、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课前动员,使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做好笔记了解植物不同季节的生长、发育过程。
九、活动时间安排
每星期四下午综合实践活动课,记录的时间要求可以采取不定时记录。因为,植物生长的环境(地方)不同,生长的速度也不同,还受施肥、浇水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十、活动用具和场地安排
活动用具包括照相机进行拍照,电脑进行收集相关数据,长皮尺和钢卷尺在学校进行实地测量,笔记本进行真实数据的记录和计算等。
场地安排包括学校教室、各功能室、灶房、走廊、围墙等。
十一、活动的不同阶段
1、准备阶段;
2、实施阶段;
3、总结与交流阶段;
4、展示学生记录的植物生长过程和学生的劳动成果阶段。
十二、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
(一)准备阶段:
1、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前动员。(学校为了使同学们从小懂得科学种植,给同学们提供一片实验田和花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种上自己喜欢的花、草、蔬菜、粮食作物、树木等。既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了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中掌握科学种植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又能美化学校的环境。
2、通过课前动员激发学生的种植兴趣。
(二)实施阶段:
1、教师带领学生平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自己喜欢植物的种子和实验地。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组、选负责的组长。
(1)按组分配任务。第一组,种玉米;第二组,种金娃娃萱草;第三组,种韭菜、葱;(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要详细、全面)。
(2)安排小组人员开始观察、记录、并在不同的阶段拔草、浇水、施肥各负其责;
(3)教师对学生要进行不定期观察记录的检查和指导。
(4)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与交流科学种植的小窍门。
(5)教师要为学生及时提供农用肥料、浇水用的工具等,为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提供及时的服务。请学生及时汇报自己负责种的花、草、蔬菜、玉米等的长势情况,对植物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护理工作。如,除草、浇水、施肥等。
十三、具体的指导内容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为学生提供科学种植的书面材料进行讲解,并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指导。
2、电脑查找科学种植技术的方法,要与北方地区气候差异区别对待,多请老农进行指导,正确处理种植方面出现的有关问题。
十四、选择实践方式
教师指导,父母点拔与学生动手实 ……此处隐藏7996个字……知道哪些劳动者?”
“你什么有劳动者吗?他们是谁?他们都做了什么事?”
“他们是如何劳动的?你的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
4、学生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劳动是件辛苦又快乐的事情。
“理发店的叔叔阿姨在干什么?没有他们会怎么办?他们每天劳动累吗?”
“既然累为什么还要做?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你做过劳动者吗?做过什么事情?心情怎么?为什么?”
“劳动者那么辛苦,我们要怎么对待他们?”
三、结束部分:
1、带领学生在班级内参加劳动,进一步劳动的快乐。
“平时都是保育员阿姨帮助我们,今天让我们也来帮助他们吧!”
2、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劳动课教案13一、指导思想
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和劳动实际,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逐步培养并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向小学生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劳动课,劳动课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做到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基本情况分析:
新学期开始,我担任一年级的劳动教学工作,班里学习气氛比较浓,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喜欢上劳动课,愿意上劳动课,劳动课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做到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但也有个别学生思想意识落后,重视语文和数学的学习,认为劳动是小学科,而轻视它,不注重对这门课的学习,为了总结经验更好的完成下学期的教学任务,本学期,我严格按照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在课堂上总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自己放在导游人的位置。而且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素质。本学期我特别注重对差生的转化和辅导,
三、教学分析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实际为主。小学劳动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和劳动实际,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逐步培养并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向小学生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劳动课,劳动课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做到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
要树立小学生中具有良好劳动习惯的典型,宣传他们的事迹,热情地予以表彰,让榜样带动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二是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实际上是一种无声的影响,其力量比有声的说教不知要大多少倍。因此,就要求教师自身首先要有良好的劳动习惯,以收到让学生耳濡目染,近朱者赤的效果。
四、教学措施
通过教师示范操作和学生模仿练习,从中学会技能、技巧,是劳动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方法,但是非常使用于小学劳动课的多数劳动项目,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但运用示范操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前要准备好所需要的全部工具材料,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以便指导学生。
2、操作过程的动作必须正确、规范,以便让学生观察模仿,学会独立操作。
3、示范操作动作要慢,步骤要清楚,以便学生理解记忆和模仿。
教师准备得充分才能上好课,如教学制作储蓄盒,讲制作的几个步骤,教师要先示范制作过程和讲清每一步的要领,学生进行操作,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在课堂上凡是自己能会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不做,培养学生制作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评价劳动态度,重点看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认真细致程度,是否严格按要求操作和劳动质量。
2、评价劳动成果,注重劳动成果的评价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系鞋带
在校园里经常看到有些同学甚至是中高年级同学鞋带松了,但孩子不会系鞋带,要么拖着往前走,要么请别人帮忙。面对这一现象,我觉得在一年级教会孩子系鞋带不仅是教给他们一种劳动技能,更是让他们掌握了一种生活技能。
1.学习,看视频,听儿歌
小鞋带,手中拿,
一左一右先交叉。
一根弯腰钻过门,
两手拉住系紧它,
折成两只小耳朵,
再交叉,钻下门,
开出一朵蝴蝶花。
2.实操,边读儿歌边操作
3.检测
①放学回到家后,用学会的方法帮家人系鞋带,并拍照片发班级群。
②月底会组织全班同学系鞋带大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系得又快又紧。并评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劳动小能手”。
二、校内的事情积极做——擦课桌
我们教育学生要爱护桌椅,那爱护桌椅最基本要求就是保持桌椅干净,整洁。所以教会学生擦课桌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步:洗抹布
工作前,洗个澡,按摩揉搓好舒服。拎起角,折一折,握紧两头反向拧,水滴听话不乱流。
第二步:擦桌子
一折二,二折四,巴掌大,刚合适。
擦桌子,有顺序,擦脏一面,翻一面。
第三步:清洗抹布
监测:同学们每天都要洗脸,洗干净啦才会舒服漂亮。桌椅每天也需要洗脸,每天下午自由活动时间,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桌子擦干净。
三、家里的事情主动做——洗碗
洗碗,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劳动的不易,更让大家体会到父母为家庭的付出。
第一步:收拾碗筷,放进洗碗池。
第二步:在洗碗布上挤上洗洁精,把每一个碗的里里外外都擦一遍。
第三步:用清水把泡沫冲洗干净。
第四步:把碗放回原位。
监测:每天晚饭后主动洗碗,并将视频发在班级群内。
第四项:校外的事情热心做——垃圾分类投放
垃圾分类是处理垃圾公害的最佳解决方法和最佳的出路。进行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路径。垃圾分类能够使得民众学会节约资源、利用资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个人最终的素质素养。一个人能够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那么他也就会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在生活中注意资源的珍贵性,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
1.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2.认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图标。
3.知道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并能按类投放。
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劳动,还要教会他们把劳动当成一种习惯,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喜欢上劳动。主动参与到劳动中来,这样他们才会获得劳动带给他们的快乐。
总之,劳动是学生学习的工具,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手段,一切知识起源于劳动。让我们从小重视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让我们的学生在劳动中健康快乐成长吧!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