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课稿

时间:2024-09-29 19:05:20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课稿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课稿1

本章的章首图是大象,并给这幅图配了文字.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虽然大象的图片不像其他一些(如锣鼓)更具有明显的声特征,但是由于立意比较新颖、奇特,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可能会有较好的作用.

声现象丰富多彩,教材通过四幅图,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声音产生的情况,意在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使学生可以就这几幅图或图以外其他物体发声的情况,谈谈物体发声时都要振动的共同特征.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做一些活动,来进一步探究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活动中应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好让学生自己想出做什么样的活动,并观察物体是怎样发声的.

“想想议议”这个栏目中,应该尽量让学生互相交流.如果学生能够说一些新奇的关于发声的现象,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是锻炼学生交流能力的机会.

声音的传播,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到,要想使声音从发声地传播出去,必须要有传播的载体——介质.教材重点让学生自己探究固体传声,教师演示气体传声,学生设计液体传声.

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可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有所不同.

“想想做做”中,要求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是一个开放型问题,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设计的方法应给予鼓励.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1.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2.声音的传播要靠介质.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

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份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

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生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 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

生 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生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

师 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让我很高兴.要想知道这些同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

推进新课

(一)声的产生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 请每组选一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生 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生 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

生 用鼓槌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洪亮的击鼓声.

生 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

生 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l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师 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生 打击或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

生 我们发声时没有打击,也没有振动

生 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生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师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声音产生的奥秘被我们揭开了,为我们的成功合作鼓掌

[想想议议]

师 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

生 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生 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生 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生 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生 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爆裂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生 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生 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

师 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生活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

践中去,这很好.关于声音的发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

生 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

师 同学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

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二)声音的传播

[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师 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生 声音由发声体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

生 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

师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 ……此处隐藏17567个字……敲打鼓面,用手触摸鼓面,感受被敲打后的鼓面的变化(发声时鼓面在振动)。

实验3:教师吉他伴奏,让学生唱一段歌曲,同时,学生用手触摸自己的喉咙,感受唱歌时喉咙的振动并观察吉他发声时的特征(琴弦在振动)。

以上三个设计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产生质疑,再亲身感受,从而找出声音产生的共同特征,由此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是靠介质来传播的

这是本节课教学重点之二。当学生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之后,提问:

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学生讨论、猜想)

演示实验:将响着的闹铃放在钟罩座上,盖上钟罩,让学生听从钟罩内发出的响声,然后用抽气机抽尽罩内的空气,同时让学生聆听。

提问1:闹铃仍在响,但听不到声音,为什么?(答:因为罩内的空气被抽掉了)

提问2:这说明了什么呢?(答:1、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展示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视频动画。

提问3: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如何进行对话和交流的(学生讨论、猜想)同时展示两位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照片。

提问4: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那在水中呢?(学生讨论、猜想)

实验1:要求学生将响着的闹钟用透明的塑料袋密封好,并使其完全淹没在装有适量水的水槽中,聆听。

由学生从实验中得出:声音在水中也可以传播。

提问5:声音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水中传播,那声音还可以在什么中传播呢?

实验2:两人一组,用自制的“土电话”相互对话

实验3:两人一组,一学生在课桌的一端用手指轻轻来回划动,另一同学把耳朵贴在课桌的另一端聆听。

由学生归纳得出:声音还可以在绳子、课桌中传播。

教师归纳:声音可以在气体(空气)、液体(水)和固体(绳子、课桌)中传播,这些气体、液体和固体在物理学中就叫做介质,即: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而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所以说声音是靠介质来传播的。

提问6:声音既然是靠介质来传播的,那它是以怎样的'形式传播的呢?

展示形成声波的图片以及演示动画来说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这种波就叫做声波。

提问7:人们如何保存声音?

展示老式唱片、磁带和CD光盘的图片。

(3)声速

提问1:站在远处对着高墙或是山崖喊话,会发现什么现象呢?(答:有回声)

提问2: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提问3:那站在远近不同的地方对着高墙或是山崖喊话,听到回声的快慢相同吗?(答:不同)

教师归纳:声音的传播是有快慢的。而在物理学中就用声速来描述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速的大小就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它的符号为v,单位是m/s,也可以写成m·s-1,读做米每秒。

展示课本上“小资料”中的表。

提问4:这个表说明了声速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答: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这也是本节课教学重点之三。

提问5: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哪种介质中的声速最大呢?(答:固体)其次呢?(答:液体)最后呢?(答:气体)

教师归纳: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小,而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介于这两者之间。

巩固练习:如果你将耳朵帖在长水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长水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声音为什么

这道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回去后请您想出能测量声速的办法,看看如何才能更好地测量出比较准确的声速,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可以进行科学探究实验,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以询问他人。)

这道作业题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查阅资料以及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课稿11

一、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此时一堂课是否符合新的课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技术,从而融入到社会中去。所以本堂课要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和全面活动,改进实验的配置与设计,注重效果反馈,让自主探究得以坚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三、学生分析

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首先已经具备了机械运动和力的知识,物理思想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

四、课程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

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树立民族自豪感。

  五、重、难点

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还存在一些难点。

六、教法与学法

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

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对于“声音的传播”,过去学生可能想得较少,所以采用先自读,再以集体对话讨论的形式凸现知识点。

3、对于“回声问题”学生对现象已经非常熟悉,关键是对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用媒体直观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认识。

4、最后要说明的是针对本节课侧重现象的特点,不准备设计独立的评价与练习,而是把学生对教材以外的现象的解释作为一种练习,让学的现象和练的现象浑然一体。把课堂最后时间作为知识的升华,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去了解有关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在体会中华民族古代的灿烂文明同时,进一步把现象与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思考结束本堂课。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