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5-04-09 10:12:30
小学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1

《我不只是数学》是数学名师华应龙老师继《我这样教数学》《我就是数学》之后的第三本丛书。其实有心的人看这三本书的名字就能了解华老师的教学思想历程,从最初的追求课堂环节的精彩,到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教学的研究,再到现在不仅仅做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在做数学教育。

郑毓信教授言:优秀数学教师的特色绝不应局限于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模式,还应体现其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反应他对数学学习和数学教学活动本质的深入思考,以及对理想课堂与教师自身价值的执着追求与深切理解。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追求,《我不只是数学》的每节课例都是遵循“课前慎思”“课中笃行”“课后明辨”“名家点评”这样的模式来展开叙述。我这样形容这四个环节:课前慎思是旅行前的准备(需要用心思考,万无一失),课中笃行是美好的旅行沿途都是好风光(需要静心欣赏,美妙无穷),课后明辨则是导游解说(需要潜心聆听,醍醐灌顶)。

在阅读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值得细细品读,而给我最大启迪的是“课前慎思”环节,在这里华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他每节课背后的付出,有对教材的质疑,有对课前调查的分析思考,有对同一内容的.综合分析,有对学生容易出现的普遍性困难与错误的分析,有对教学本节课的意义的思考等等,可以说每次的“课前慎思”都让我开启思考的闸门,面对这样的内容我们会怎样处理,华老师这样处理能给孩子带来些什么......也正是因为有了课前的慎思,才有了精彩的“课中笃行”和感人的“课后明辨”“认识面积”。书中给出的定义一般为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图形的面积,而华老师却思考“什么是面积?什么是面?什么是积”。思考增加了行动的效果,课堂上积线成面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后面的比较面的大小起到了促进催化的作用,加深了对面积的理解。

“解决连乘问题”中华老师对于传统教学的意义展开思考,对为什么上这节课进行慎思深思再慎思,从而有了在汶川学校这个特定课堂上为玉树送纸鹤的环节,有了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但却在这些鲜活的例子中我们明白了,想要成为学生的贵人,成为仁师,就要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

小学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2

暑假中读到了王春晓教授的一本儿有关班主任的书----《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儿书给我很多的启示现在分享如下:

一、唯有喜欢才能做好

您喜欢做班主任吗?这是开篇的第一个问题。做班主任有三种境界:一是“知之者”,即明白班主任的工作意义和职责、工作原则和方法或者做班主任有了经验体会;二是“好之者”,把班主任工作当做有趣的事儿,做一门专业的知识来学习;三是“乐之者”学有所得、超越了自我,从中得到了真正的乐趣。

我做了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也算有所体会。要干好班主任工作唯有喜欢它,不断地思考它,积极的参与你的班级建设,才有真正的乐趣。

二、班主任工作的边界问题

现在班主任工作非常琐碎,只要涉及到你班的学生的基本上都是你的事儿。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你也得分出不少的精力去做。班主任工作实际上是有边界的`。班主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合理的安排事情,对事情有所排序。班主任自己也不能把自己想象的过于强大,就像美国雷夫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只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而已”。我们班主任要学会解放自己,腾出时间去思考、阅读。

三、班主任做好三件事

1、班风建设

好的班风给班级提供,维护力、凝聚力。积极向上的班风能维护班级多数学生前进。看见别人都在努力学习,即使我不大情愿,也可能随大溜。班级有正气,对于破坏因素就有抵抗力这和健康人体抵抗力强的道理是一样的。一个一班一特色,我们需要建设有品牌、有特色,有特点的班级。

2、班级的日常管理

班级的日常管理任务很多,事事亲力亲为,必然会有焦头烂额之感。班主任要学会: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班级管理的关键需要有“减法意识”,能不管的就不管,能少管的就少管。能让自己学生管的班主任不出马。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班主任要像节能、节水一样节约语言,剩下时间来用于思考。这样才能抓住班级管理的“本”----抓班风和问题生的学习。班级管理有创新、有创意、自然班主任工作就不会有焦头烂额之感,才会活的潇洒,过的潇洒。

3、问题学生诊疗

教育家魏书生说过:“问题是生是送给我们的宝。只有分析他,研究他,我们的观班级管理水平才能有更高的提升。”一般来说问题学生的毛病都比较顽固,只靠表扬、批评、关爱写检查、请家长等手段是解决不了问题。他们都有了很强的“免疫力”。只有科学诊疗才能因病下药,班主任也能像医生那样有一个诊疗档案库,针对不同问题学生开出诊疗方案。

四、班级管理需要智慧

班主任面对的是有意识,有情感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管理只靠校规、班规,是不能解决所有的班级管理问题。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人影响人。作为班主任,要学会和学生交流沟通,更要学会与家长。交流沟通,形成家校合力。

最后我们要做一个专业班主任就要在“想”和“做”之间架起一座“行动”的桥梁。对于班级管理的三大问题,更是需要我们积累经验、不断学习掌握科学与艺术的管理方法。

小学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3

今年暑假,我挤时间读完了《做传递正能量的教师》这本书,写了一些读书笔记,并结合自身教学理论进展了认真反思,感触颇深。

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篇章是:《为人师表是永远的正能量》,《做个才能高超的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激发学生自身的正能量》。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一、为人师表,做学生的典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细节。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时时事事做好学生的行为典范。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纪律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假设只是单纯讲大道理,提要求,学生都懂,那么“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比方:教师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那么他的板书也应字迹工整,美观大方;让学生注意教室内外卫生,那么教师只需一个小动作“弯腰捡起字纸扔进垃圾桶”,就会使学生看在眼里,并主动捡起身边垃圾。再比方,做班主任时,要求学生早进班,不迟到,我就将自己的表调快5分钟,不管早操早读上课,都提早进班,而且无论刮风下雨。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大都能早到班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日久天长,学生们自觉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做一名快乐的教师,让学生 ……此处隐藏13317个字……的体现,是教师的人格风范。当教师师魂达到一定境界时,就可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学促学、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性养性、以意炼意、以行达行。教师的工作并非一成不变的,要学会与时俱进,热情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热忱是人的“内心之神”,“没有热忱,便没有伟大的成就”。激情不老,这应该成为每一个幸福的教师重要的追求。幸福的教师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作为幸福的教师来说,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用自己这把火去点燃学生求知、求美、求善的火把。作为幸福的教师来说,要保持住自己的热情、热忱,就要努力地挖掘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内在价值与趣味性,使自己对工作、事业有一种日日新、月月新、年年新的感觉,使自己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

总之,张老师的《幸福教师的60个“不”》陶冶了我的心灵、净化了我的心态、成就了我努力向上的情怀。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就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就要有一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要有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些,我们的工作就会是快乐的,我们当教师的也才是幸福的。

小学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13

不知何故,我一直以来就很专情于窦桂梅老师的专业著作,先后拜读了她的《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跟窦桂梅学朗读》、《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玫瑰与教育》等,也反复的观看过她的教学视频,佩服之情越加浓厚!但是遗憾的,直至今日也未能见过窦老师的真容。不过我想在书中与她对话也不失是一种好方法,近来又读了她的《回到教育的原点》,再次深刻地感受到了窦老师的人格魅力,教学造诣。

《回到教育的原点》这本书分享了窦桂梅老师精彩的教育人生,领略了她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永不停步地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学习不是口号,不是为了谁而学,她提出要“无条件的热爱学习”,学习是会得到实实在在收益的,“学习让我们走向生命的高贵”,难怪她能够不断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断摘取成功的硕果,她的人生经历令人感叹、振奋,对我来说这是一次精神的震撼、思想的洗礼,其中的'韵味让我回味无穷。

这本书,窦老师提出了很多的理念,令我印象最深刻地是窦老师“三个超越”的理念的提出,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窦老师的超越教材,告诉我们: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超越课堂,窦老师告诉我们:语言已经不止是作为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语言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存在方式。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窦老师告诉我们:超越教师,是学生体验自己学习所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实,探求真知,献身真理的过程。

读着这样的理念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一节课原来也可以是一种艺术品的展示,原来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原来可以有如此深远的影响。而这一切都是源于窦桂梅老师对梦想的不懈追求,源于她对理想的点点营造。才使她从一个山区的农家小姑娘最终成为一代名师。读窦老师的著作不仅是文字理念带来的受益,更是精神上的洗礼!

对此,我感到无比的汗颜,随着信息获取的便利,我们现在的备课方便多了,网上有很多现成的教案,都为我所用,“拿来主义”成了“理所当然”,似乎一旦离开了网络,大脑就不会思考。看完了这本书让我明白备课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从一无所知,到知之甚少,到恍然大悟,到铭记于心,再到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考,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份重量,这或许就是破茧成蝶的职业幸福。

感谢《回到教育的原点》,感谢窦桂梅老师。

小学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14

最近我有幸读到,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的这本书,犹如捧着一盏飘着淡香的清茶,一遍一遍品咂那来自他心灵的倾诉,一遍一遍品咂那来自他对教育教学的理想与信念的叩问与追寻,阵阵的清香沁人心脾,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灵魂渐归平静。我努力包裹着一直以来沉淀在这里的温暖,智慧教学悄然来到身边,做你的贴心人,想与你更靠近地一起思考。

整本书记录华老师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有丰富而深层的意蕴。弥漫着一种浓浓的智慧情怀。他“审视教育目标”,拷问“教育的灵魂”,探寻“教育的意蕴”。华老师的课堂教学,把学生真正推到教学的核心地位,“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由”,只有学生主动地去学、积极地去学,只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创造性地去学,学习才会“像呼吸一样自由”,学生才会享受学习,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幸福。在华老师的课堂里,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见,这和学生获得主体性的真切体验是分不开的。此外,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由,还意味着,学习不是技能的训练,而是智慧的生长,是思维的发展。华应龙把教学、把学生学习的真谛巧妙地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教学像清溪那样欢畅地流淌,像登山一样拾级而上,去高峰欣赏更阔大的美景。这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大智慧!

从整本书的12节课中我看到了华老师取得成功的原因,那就是勤奋。用华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年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知识一天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更深夜半,烛泪将近,常常是和衣而睡。一觉醒来,踏踏步,暖暖身子,继续看书……沉浸在教育教学的王国中。”每一节课的设计,从情境的引入、教具的选择,到新知的传授方法、渗透怎样的数学思想,都有谨慎的思考。

或许我们无法做到华老师的那种境界,但我们可以变得更勤奋些。像华老师那样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想农民那样调整,因地因物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像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他更是一位“智者”。

他提倡“走自己的路”,他说:“我并不拒斥‘新’,但问题是,如果穿新鞋,走老路,如果‘新’没有旧的根基,缺乏对历史的接续,所谓的新’,恐怕只是障眼的烟云,而非货真价实的创新。”这无疑是我们实践新课程理念的一副清醒剂,让我们多一些思辨,少一些盲从。对人的认识和发现固然是智慧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当然也是一种智慧。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活在“教育”、“教学”中,但是未必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最好的教学。对此,华老师却有深层次的体悟。他认为应该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他说,要像农民那样不误农时,要像农民那样调整,因地因物制宜,要像农民那样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长、贻笑大方的事,要象种树那样“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要象农民那样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我们不能孤身于世事之外,消费主义时代的处世方式无可避免地也影响着我们,有太多技术与程式层面的东西诱惑着我们,让我们错误地以为可以主宰课堂,你也许会突然发现那个课堂中的我才不是真正的我!但却已成了一个实在的我!

教育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就不可能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智慧和活力”。让我们守望着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行走在智慧的教学间!

《小学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