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

时间:2024-07-25 17:18:40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1

又是一个繁花似锦的美好时节,望着朵朵鲜花挂满枝头,在风里轻轻摇曳,便会有一首“你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美丽诗句萦绕在脑海中。

林徽因这位中国现代史上传奇式的女子,她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女建筑设计师,更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她的一首《你是人间四月天》使许多人和我一样的爱上了春意盎然的春天,爱上了鸟语花香的人间,更有许多人对这个诗般的女子萌生了感情,并认定她是梦中期待己久的白莲。无论岁月如何变换,她永远定格在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的性情是温和的,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没有三毛的放逐,不管她的生活受到多少人的赞美与不解,她依然乐观执着,所以她的生命不惊心也不张扬,她柔婉又坚韧,诗意又真实,她淡定优雅,端庄贤淑,可以令徐志摩为她写下最美丽的诗章,令梁思成和金岳霖两位才华横溢的男子相安无事的为她甘愿守护一生。都说文如其人,读她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就象四月天刚萌发的春意,既不华丽,也不冷峻,但却轻柔绵软,清新温暖。又好似她如莲的一生,纯净,柔美,典雅,让人从身体到心灵感受到一种愉悦的震颤!

林徽因美丽、柔情,才让许多人一见倾心。她被徐志摩怀想了一生;她被梁思成宠爱了一生;她被学界泰斗金岳霖守护了一生,甘愿为她,终生不娶;她更是被世间爱慕了一生。林徽因似一朵白色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轻轻摇曳在花池中央。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是为她所作,令人羡慕又不禁叹服!林徽因是个理性的人,她不会被感性冲昏了大脑。她知道,玫瑰和面包,她应选后者。玫瑰虽然浪漫,却也只是风花雪月,而只有面包才可以一直长久。林徽因毅然与徐志摩结束,去寻找她的“面包”。少女林徽因的果断、理智何尝不让世人叹服!

在这花香四溢,星光璀璨的夏夜,再次拜读《你是人间四月天》内心满是温暖和感动。手捧一杯香茗,独自坐在飘窗上,隔窗远望星空,任微风吹拂着额前的发丝,仿佛看到一位清丽秀美的女子,带着幽兰的芬芳,微笑着在广袤的夜空中款款而行,耳边又响起了《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美丽诗章......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2

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是常读常新,而它们依然是书架上不变的一处亮丽,而此书,就是一经典。四月,是人间最美的时节,到处都会孕育希望,孕育爱,而林徽因,她的才华,她的魅力,她的一切,早已化为了一代传奇,而她就是那历史上定格的“人间的四月天”。

世界上,有这样完美的女人,她时常身着青衫,走过北平的晨烟,穿过康桥的夜雾,与徐志摩不期而遇,走进金岳霖的内心,最后她选择陪梁思成走过大江南北,欣赏大千世界的美丽。

而对于金岳霖来说,她就是他漫长人生中那美丽的人间四月天。如果说徐志摩的爱那样轰轰烈烈,那么金岳霖却是那样脉脉深情。林徽因曾对梁思成说过“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确实,林徽因的美丽,让那么多人沉迷,而林徽因,也因此拥有了知音,俗话说”千金易得,知音难求“,所以林徽因格外珍惜这份与金岳霖来之不易的情谊。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学界泰斗金岳霖先生对她的赞美。有道,人间最美的是爱情,人间最苦的莫过于爱情,而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未娶,他一辈子都站在离林微因不远的地方,默默关注她的尘世沧桑,苦苦相随她的生命悲喜。

在书中,我们感同身受,她的爱情,她的亲情,她的友情……她的一生,都在为祖国,也许,提到她,人们只会想到她的文学经典,却忘记了她的真实身份,她,是杰出的建筑学家,世界上的名胜古迹几乎都是她与丈夫梁思成一起保存的,以及整理这些相关资料,使中国的古典艺术得到保留。

很多人都说,林徽因与徐志摩才是金童玉女,但我不这样看,林徽因与梁思成,那才是天作之合。如果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与梁柱,那么林徽因就是灵巧的琉璃瓦片与朱红房檐,还有镂空的门窗,他们的搭配那样协调,他们的爱情让人沉醉。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卓越的建筑学家,亦或是一个百年难遇的知音……

林徽因是为艺术而生,她追求自由的享受,永不遗忘的执念,她就是历史上那不变的”人间四月天“!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3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写作时间不详。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也存在争议。一说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情感因徐志摩突然去世而有变,由心灵相通的欣赏和恋慕变成了追念和感怀。另一说此诗的轻快灵动的情感基调却与追怀无关,是对生命的赞歌,而非情诗。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四行诗节韵式的变化更充分体现了林徽因对新格律诗的探索。作为诗歌最为形式化的表达上,此诗的节奏、韵律与语词的选取都处于语词的中性状态,没有大红大紫、纯黑纯白的俗艳与锋利,在声音上,也是温和的、静雅的,甚至走向旖旎和慵懒;十一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在诗歌运行的过程中,“你”字的每一次出现,就像乐队演奏中的节点,以“频率”的方式突出了“我”的指向,这是一种形式美感与内容美感的深层次结合,是一种尚未被人们研究和认识的精妙之处。歌颂四月天,其实都是在向“你”倾诉,全诗只有一处破折号,这一处破折号写着:“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什么样的希望呢?联系林徽因的知识背景,我们会更加明确这首诗艳丽的画面背后,有着理性主义表达的节制和书写的雅致,完全能够体现出古典英国诗歌的高贵气象。

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你是人间四月天》画面感极强,不同于当今一些诗歌注重思想的表达,它还保留着古典诗歌以形象毗类情感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诗歌意象、思想和语言之间,这首诗追求的是一种整一的感觉,不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而是以诉说为主,阅读者在吟诵的过程中参与创作,共同“呈现”意蕴的面貌,在这里,没有抽象的思想,只有敞开的画面,以形象的语言等待领悟。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且以温暖的组合展示温馨柔媚的情调。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4

最近梁思成第二任夫人 ……此处隐藏4023个字……章中却只敢用平淡的“朋友”来称呼;那为何徐去世后,又要越俎代庖去做作品收集整理这些事;而且还对凌叔华没有及时将徐志摩的两本日记交给她这件事颇有微词!之前还一直声称最钦佩的就是徐对友人的宽容,而且凌叔华的理由看来也是足以让人信服的!再说怎么看来这类事也应该是陆小曼分内的事,何况陆小曼在徐去世后也一改往日性情,不再出去交际,也做了诸多收集整理的实事!写的关于徐的文字在我看来也是情真意切,只是与林徽因的“才情”相比,不太被世人提及罢了!

且客观来说我读林徽因文字的感受,确实有着花事荼糜的粲然笔墨,遣词造句渗透着盎然诗意,琐碎细意记录着生活中的细微感怀及幽微心绪!但太过浓重的古味意蕴,有时读来会有些难以适应,并非批评其矫揉造作,只不过每个人对文字风格的喜好也不尽相同!像我喜欢浑然天成的云淡风轻,正如我一位朋友所说,“偶尔文艺很美,无时无刻的浓妆艳抹看久了,难免让人腻歪生厌!”

对于名人轶事,孰是孰非,自然应留给历史评判,我只是浅谈自己读了些她的随笔及文字后的感受,不喜者请自动忽略!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10

爱过了就无悔无怨,我崇拜徐志摩老爷爷,如果许我个徐志摩,我愿爱他一辈子不分不离。“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知,我幸。不得,我命。”就这一理念,舍之,弃之。不断寻找自己的灵魂伴侣,最终在康桥,他找到了,他的灵魂伴侣———林微因,一代才女知书达理,他们,你情我爱,真心相爱,疯狂的恋爱着……徐志摩有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婚姻,媳妇张幼仪对他忠心耿耿,在他离开的期间,精心照料家里,病重的婆婆,幼小的孩子,左等右等等来的是徐志摩跟她离婚的消息。张幼仪令我佩服的是,她没有死粘乱缠,而是决然放手,放开徐志摩让他追求自己的真爱。我不知道这个女人所承受的苦有多少,也不知道这个女人所哭得泪有多少,一个伟大朴实的农村妇女,她所做到的是多少现代妇女所做不到的。离婚后她依然忠心耿耿的照料婆婆,孩子。与徐志摩成为无话可说的朋友,知音。

离婚后的徐志摩与林微因的爱情之路并没有想象中顺利,林微因的知书达理使很多男子青昧,金岳霖承若非她终身不娶。父母安排的夫君梁思成,是父母亲戚认准的好男人。林微因是父母眼中绝好的女儿,她不会反抗,即使很爱徐志摩,但她还是遵循父母之意和金岳霖结婚。放下总比爱上难很多,没有办法,他可以为林微因写很多诗,可以为林微因每天写一篇日记,即使她可能看不到,但他不可以强求,因为只要林微因幸福,他就无所牵挂。因为爱,他懂得放弃。于是徐志摩伤痕累累的离开康桥,离开了他的灵魂伴侣,离开了所有的错误……踏上了继续寻找灵魂伴侣的旅程。

还好有个志同道合的陆小曼,同样的敢爱敢恨,同样的敢为爱情抛弃一切,才是徐志摩不那么沮丧,或许就是她的出现,才使徐志摩的人生没有遗憾,才使徐志摩的爱情之路得以完美,才使徐志摩的梦想最终实现……

我爱徐志摩,或许是与生俱来的触感吧!高一时,当我在睡梦中醒来,模模糊糊的听到语文老师在讲徐志摩的故事,就是因为那时没有错过,才使我如此深爱,如果许我一个徐志摩,我愿意一辈子靠在他怀里,不离不弃。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11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这普普通通的辞藻,虽都是寻常之物,却在林徽因的组合下,尽展华丽之姿。这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歌,自民国时期横空出世之后,一直深受人们的喜欢。在细心品鉴这首诗歌之后,我的内心不禁感叹道——高山流水,不禁让人如沐春风。

你是人间四月天的作者便是大名鼎鼎的民国才女林徽因,这一个生来便注定超凡脱俗的女子,她这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令无数英雄尽折腰。有很多不甚了解的人标榜着自己的观点,让金岳霖,梁思成,徐志摩为她魂牵梦绕。时代不缺美人,缺的是她这般有才又有貌的美人,一个人倘若没有细细品味过她的文字,是没有权利来发表自己对她的见解,因为你至始至终从没走进过她的内心,无法去真正地了解到她。你无法否认林徽因的才气,她那代表着中华传统女性的优秀气质。

可惜我的才学疏浅,无法真正体会到其中的高深,散文只能勉强看懂一点罢了,但我能深切的体会到两点,其一是她对于徐志摩去世的深切悼念。可见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其二就是大篇幅表达对颠沛流离生活的感叹,毕竟民国时期,大部人的人生都难以用幸福来形容,特别是先进知识分子,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保家卫国的思想,看到国家受到外寇的侵略,定然是意难平的。他们希望国家安定,这样才能让人民得到幸福,让苍生得到解放,自己也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学术发展。人间四月天当中也充满了浪漫主义,表达了林徽因对美好未来的展望。也让我们感觉到对未来的自信。

这本书的最后给孩子的那封信让我非常感动,她和她的孩子能够像忘年交的朋友般交谈。而且从信中,我也真切的感受到,林微因的教育观念与大多数家长是不一样的,她更专注于发掘孩子的天性,那些真善美。不用大词汇去灌输孩子的头脑,只是讲道理、陈述事实。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尊重孩子的选择并提出建议,也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关于教育,一定是离不开时代的背景的,但是远去的背景过于沉重。教育给予孩子们的,应该是爱,而非仇恨。

我也曾深刻思索,人间四月天这几字究竟是什么,虽然我无法读懂作者高深的意境,但是我总能感觉到,作者想表达的浪漫,幻想与心中最纯洁真挚的情感。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12

“我说你是人间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聘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圆月。”

这是一首多美的诗,我思。又有哪个如此伟大的人儿写下,字里行间含情脉脉的诗句,我为之臣服。细雨点洒在花前,你形象描在心间。

这是一个委婉柔情的江南城市,烟雨蒙蒙,湖水荡漾,岸边垂柳愈发亮绿,在风情万种的城市里淡淡梳妆,在一百多年前的这里,曾诞下一个娇小的女婴,她继承了杭州城的清新朴素,柔美大方,她的名字也是这么美———林徽因。

林徽因美丽`柔情,才让许多人一见倾心。她被徐志摩怀想了一生;她被梁思成宠爱了一生;她被学界泰斗金岳霖守护了一生,甘愿为她,终生不娶;她更是被世间爱慕了一生。她就似一朵白色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轻轻摇曳在花池中央。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是为她而作,令人羡慕又不禁叹服!林徽因是个理性的女子,她不会被感性冲昏了头脑。她知道,玫瑰与面包,应选后者。玫瑰虽然浪漫,却也只是风花雪月,只有面包才可以一直长久。林徽因毅然结束与徐志摩的恋情,转而寻找自己的面包,她的果断理智无一不让我叹服。

林徽因保持着对文学的一种敬畏的热情,就连晚年到香山养病也不忘创作,她的才华`文理兼通又何尝不令我叹服,,林徽因成绩斐然,她几乎标志了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她就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何尝不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四月天》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